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团委成功举办 “民族团结进步”联欢活动

小编 2025-04-23 0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团委成功举办

“民族团结进步”联欢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实效,2025年4月18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联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联欢活动。本次活动以“民族团结花盛开·青春携手向未来”为主题,精心构筑了民族风情集市与民族节目表演两大文化板块,让我校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多元民族文化的魅力,增进民族团结情感。

  


  民族集市:沉浸式体验中华多彩民族文化

  活动伊始,身着月华纹银饰的苗家少年跳着竹竿舞,端着拦门酒热情邀约,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活动规划了民族小吃区、民族服饰区、民族手工展区等七大特色区域,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民族特色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

 


  在民族小吃区,苦荞酥饼在石板上烙出云片,酥油茶盏里盛满雪山的体温,清明饭的竹香漫过铜锅,各民族炊烟里的诗篇正在味蕾上交织与融合。在民族米酒区与糯食区,白白胖胖的糯米在岁月的长河中演化出了糯米饭、清明粑、糯米酒等多样美食,师生共同品鉴传统的酿造技艺,感悟中华民族大家庭多元的饮食文化智慧。在民族服饰展区,苗绣图腾、藏袍广袖、银绣墨华……同学们试穿体验各民族服装、拍照打卡,中华民族衣锦的美学正在年轻血脉中苏醒。

  在手工艺品与剪纸区,窗花剪纸、香包制作、非遗漆扇、银饰发钗……通过互动制作,在指尖上体验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与中华文明非遗文化的惊艳绝伦。在民族艺术展区,苍狼图腾在皮宣上踏雪而行,苗岭棋枰落子时惊起银雀,羌笛陀螺回旋出月晕的涟漪,那些凝固在黑白之间的民族文化密码,在时光褶皱里书写着各民族艺术永不褪色的盟约。集市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同学们纷纷表示:“不仅尝到了美食,更读懂了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文化故事。”

  

  民族节目表演:舞台上的团结赞歌

  接下来的节目表演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唤醒红色记忆,深情演绎邓恩铭烈士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故事,再现革命先辈的民族团结精神。舞动民俗风情,舞蹈《大山》、土家族摆手舞、舞蹈串烧《华章盛世》、民族服装走秀等节目轮番登场,彰显中华艺术的百花齐放。唱响民族团结之歌,以少数民族语言为载体的《侗歌声声唱给党》、用民族乐器吹响的乐曲《年轮木叶声声》等特色节目生动呈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温馨场景,传递出人文青年学子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念。活动中穿插的主持人与观众、演员与观众激情互动的抛接五彩绣球以及师生牵手合跳侗族“踩歌堂”多耶舞,进一步将民族团结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鸿超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只有各族同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未来,我校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本次活动既是一场美食、艺术与文化的盛宴,也是一场彰显我校师生民族团结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的盛会,凝聚了全校3000余名各民族师生。通过“体验+学习”的沉浸式学习模式,有效增强了同学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一体多元的认同感。参与组织的学生志愿者冯同学感慨:“筹备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含义。”

 

(图:宣传部   文:邓堉    审核:张容容  唐林鹏  周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