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

小编 2024-03-12 2909

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

 

 

说到“医生”你的脑海会浮现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

大部分人脑子里会浮现出一个身穿白大褂的男士形象,而女性则通常会与护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在一次心理学实验中,研究人员让187名被试接受皮肤过敏试验,实验先诱发被试产生轻度的皮肤过敏,随后给被试分别分配男女医生看诊。医生们都给被试开同样的药物并解释药物的作用是抗过敏,但实际上,所有“药物”均为没有任何治疗作用的护手霜。实验的结果显示,在男医生的“治疗”下,被试的过敏症状消退得更加明显。

 

我们常常提问女性,“你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同样的问题却很少询问男性;我们常常探讨,什么是独立女性,却很少有人探讨什么是独立男性。我们很少能意识到自己存在一定的性别偏见,但这样的偏见却很隐蔽的、无意识的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而刻板印象正是导致我们产生偏见的原因之一。

 

性别刻板印象是指社会文化中对男性和女性的固定、片面的认知和评价。这些印象可能影响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期望,甚至导致性别歧视和不平等。那么刻板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以下是几种形成的途径:

1. 社会文化影响:社会文化中存在着对男性和女性特定角色和行为的期待和规范。这些期待和规范通过家庭、学校、媒体等渠道传递,并被个体接受和内化。例如,男性被期待表现出强壮、决断、竞争性,而女性被期待表现出温柔、体贴、依赖性。

2. 个人经验: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观察和经历形成对性别的认知和刻板印象。这些经验可能来自家庭、朋友、教育环境和社会互动等方面。个体可能受到家庭成员、同龄人和权威人士的言传身教影响,形成对性别的固定看法。

3. 认知心理机制:人类天生倾向于使用简化和归纳的方式来理解复杂的社会信息,这种倾向也影响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个体倾向于将性别特征和行为特点简化为固定的模式,以便更轻松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环境。

4. 社会比较和归因:个体通过与他人比较来形成对性别的认知和刻板印象。他们可能倾向于将性别特征和行为归因为生理差异或社会角色,从而强化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巩固。


综合来看,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通过理解它的形成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避免自己出现这样的刻板印象。例如,我们可以多与不同性别、文化背景和经历的人交往,打破刻板印象的局限,增加对多样性的理解与尊重;提醒自己保持思考和质疑的态度,不轻信和盲从媒体对性别的刻板化描述等。


温柔不是女生的天然专属,刚毅也不是男生的独特标志,你随时可以大胆直接、主动浪漫,因为性别不是边界,你可以成为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