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 从本土到本土化: 我国农业遗产保护的百年之路与未来展望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2025-04-15 0

4月11日,我校在大学城校区举办“从本土到本土化:我国农业遗产保护的百年之路与未来展望”学术讲座。

特邀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卢勇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我校学术委员会主席吴晓萍教授出席,讲座由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杜滨教授主持。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 卢勇教授

卢勇教授系统梳理了我国农业遗产保护的百年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尊重先祖,古农书的整理与校注阶段,第二阶段是尊重遗产,从农书校注向技术史、经济史研究的转化阶段,第三阶段是尊重自然从史料研究向传承保护的转变阶段。基于对当前我国农业遗产保护现状的深入分析,卢勇教授前瞻性地提出“从本土到本土化”的发展路径与实施策略。

讲座现场

与会教师就农业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与卢勇教授展开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多位教师表示,讲座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学术委员会主席吴晓萍教授讲话


吴晓萍教授在发言中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强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当代的重要价值。她指出,我校正积极推进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通过整合大数据、文物、法学、民间文学、建筑工程等学科资源,着力打造“一校一特”学科群,期待未来开展更多跨学科学术合作。

本次讲座为师生搭建起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各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不仅提升了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更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特色学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